小学阶段读什么?
小学阶段的阅读能力,不光决定了孩子在该阶段的成绩好坏,还奠定了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更是开发孩子天赋的保证。再加上统编教材的使用让我们的孩子已经欠下了几十万的阅读量,所以建立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体系已迫在眉睫。
关于小学阶段的阅读,我们把它分为三个主要部分:语文阅读、文学阅读和人文阅读。
语文阅读
语文中的阅读,想来我们都不陌生。在这里我们把它分为两种,第一种就是教材中的阅读;第二是为了语文应试而做的语文的阅读训练,我们把它也放在语文阅读当中,但这个是不够的。对于孩子们来说,儿童阅读包括语文阅读,也应该包括更丰富的文学阅读和人文阅读。
文学阅读
其实在今天这个全民阅读特别是儿童阅读的热潮到来之前,我们对儿童阅读的理解就是传统的让孩子去读语文教材,让孩子去做习题,做阅读训练,但这种方法其实是违背儿童学语文和儿童阅读的规律的,我们应该让孩子大量地做一些语文的拓展阅读。
同步的阅读拓展,对孩子文学素养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一个从小接触过文学的孩子,有丰富的阅读经验的孩子,和一个没有受过这种渲染的孩子,他们的气质、语言和志向,也都会有很大的差别。
人文阅读
当然,小学阶段的阅读也不仅仅是语文阅读和文学阅读。这个阶段的孩子应该去接触更深更广的阅读,这就是儿童的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
在讲男女孩阅读的时候,对于女孩子的阅读,我们建议喜欢文学阅读的女孩子要去读一些人文经典和科学的内容,这样有助于建立一个大的格局。如果只读一些文学阅读,这个女孩子的感情会很细腻,也会非常感性,但是也会缺乏读经典文学和科学的理性,缺乏对社会的深刻的认识,她们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不同的民族是如何来的,人类从何处而来,往何处而去……
没有足够的科学常识,在过去也许还可以,但在未来是肯定不可以的。
因此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更深的人文阅读和科学阅读都是必须的。当然,我们也主张男孩子要去做一些很好、很丰富的文学阅读,让他更有情感,更有跟别人有共情的能力,和更好的沟通表达能力。
小学阶段怎么读?
弄明白“读什么”以后,接下来要解决的就是“怎么读”这个问题了!在指导小学阶段孩子的阅读上,我们要实践阅读的第二层本质——情境化。
从情境化的角度来看,一本书就是一个情境,是给读者营造的一个思考的情境,所以我们特别要重视情境化。
一二年级的孩子要熟悉什么?
要熟悉故事的情节,尤其是故事细节的进展,因为他们这时除了读绘本,逐渐开始读文字图画1:1的桥梁书。
图画书不会因为文字的减少而降低了它的魅力,而恰恰是因为文字的减少而提高它的魅力。为什么?因为文字越简洁,它传递的信息应该越丰富。早期阅读我们讲到识别图画里的细节信息,小学阅读我们就要识别文字中的细节信息。
一个故事可以分三遍来读,一遍强调它的名词,一遍强调它的动词,一遍强调它的形容词。这样,这个故事的细节在孩子的心中就变得丰富起来。
三四年级孩子的阅读
三四年级的时候,读书就要有一种代入感了,这种代入感和早期阅读阶段的代入感还略有不同。早期的代入感,是直接就想象到自己是一个里边的主角。这时候,很多孩子会在不同的角色之间选择,会站在这个角色的立场上去想一想,也会站在另一个角色的立场上去想一想,这就叫角色的体验。角色的体验,除了有情感以外,更重要的是有思考。在一件事的对与错上,他要去判断。
到了五六年级,就要探讨一些相对厚重的,和生命、和人生有关的主题。这时候,孩子们就会调动他的人生经验来思考了。
“
小学阶段阅读量问题
美国在2000年左右做过一次中美之间儿童阅读的比较(国内以北京为样本)。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一年级儿童每年大概会读30000字,能力稍低的儿童大概一年会读16000字,能力高的会读44000字。
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一年级儿童阅读量非常大,中国儿童阅读量大概相当于美国同年龄儿童的1/6;美国低能力和高能力的阅读量分化特别显著,中国的现象就是高能力的和低能力儿童的阅读量是相当的,之间没有分化。也就是说实际上我们有相当一批孩子的阅读能力是被压抑了。
阅读量不足其实极大地阻碍了儿童的阅读发展。北京师范大学有位老师做了一个研究,研究显示,如果儿童要有效地学习一篇课文,他至少应该阅读6篇相关主题的文章。
有人提出一个观念,也是有参考价值的:以我们语文教学的特征来看,课外的阅读量应该是课内阅读量的六倍左右。这也是我们前面说到语文阅读的时候,为什么每一篇教材阅读之外,应该去配比课外的阅读,那这个6篇就很有参考价值了。
编者寄语
相信不久的将来,在全社会阅读推广人和教育系统的努力下,小学阶段的儿童阅读素养,通过大量的、高质量的阅读,一定会有一个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