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各大平台疯传的一则短视频中,北京海淀一位三年级学生的周末生活引发广泛关注。
视频中的孩子从周五下午到周日晚,日程可谓是安排得满满当当,涵盖各种学习班和兴趣班,家长口中的“睡懒觉”竟然也是需要早早的8点起床,因此视频内容引发家长们震惊大呼“太卷了”,更有网友评论“孩子作息比我考研都忙”,令人哭笑不得。
也正是这则视频,让更多人注意到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
一线城市普通家庭的孩子上得起外教课、演讲课、书法课、思辨课,甚至周末“研学”可以让孩子走进博物馆,见到史书、典籍中记载的古文物实物、感受文化气息,如此情形让三四线的家长直言:“破防了”。
PART . 1
普通人鲜有育儿优势
普通家庭中教育支出占很大比例,尽管如此她们也会给孩子力所能及的支持,但优质教育资源都是有限的,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买得起学区房、请得起一对一的外教,往往还是只有条件本就不错的精英家庭才能接受优质的教育。
对于三四线城市来说,上文视频中提到的思辨课,连教授这门课程的老师都少之又少,更别说带孩子“研学”去开阔视野和长见识。
作为过来人,大家深谙教育投资的必要,普通家庭要满足孩子接受优质教育过程中的所有消费本就不是一件易事,虽然双减后对孩子学习的“补充”有了更多元的选择,但还是有人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导致被“捏”住了命脉。
优质的教育资源虽事关孩子的成长,但对孩子人生起主导作用的恰恰是家长对教育的认知和对未来教育的眼光,倘若家长的认知水平出现了偏差,即使占据优质教育资源,也不见得能培养出优秀的娃。
PART . 2
描绘未来需要打好人生底色
想必现在的家长们读书的时候都听过一句“打鸡血”的话:“‘拼’在当下,‘赢’在未来”。
以现在的教育形势去理解这句话,拼在当下很容易理解,小到亲自辅导孩子作业、陪孩子一起听网课,大到帮孩子选好针对性提高的科目“加餐”,现在的家长们都不约而同地以自己的方式在做这件事;但是赢在未来,很多家长还是懵的状态,认为只要成绩过关孩子一定能“赢”,除了让孩子尽可能的在每次大考中考出好成绩,对于我们还能做哪些事帮助孩子成长也是未知的。
在海淀娃走红之前,一名在甘肃博物馆当讲解员的三年级小学生也曾引发热议,这位“满级小朋友”喜欢历史和文学,平时最爱读小说和科普书籍,在“工作”中也表现出了丰富的知识量。由此可见,孩子具备强有力的视野和眼界、积累了一定的知识量,只是变优秀的敲门砖,只有转化为真正的能力,具备秒杀一切的差异化优势,才能真正的“赢在未来”。
孩子的「视野与眼界」并非一日养成,想描绘好孩子的未来人生,须得打好人生底色,阅读就是普通家庭必须做且一定要做好的事。
PART . 3
全科阅读才能教出优等生
习总书记曾表示:对学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既需苦学,还应“善读”;第十八届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更是围绕“以阅读重构儿童学习”进行研讨,各地专家以及不同学科的名师,从不同角度讲解从儿童阅读到学习力提升的实践;再结合新课标对各个学科的学习力要求来看,阅读对学习力有着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
(*2020年数据)
结合现状,目前我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未来社会的数字化发展,极需技术性、创新型人才,这也是未来教育的大势所趋,也是孩子们适应社会的基本能力要求,以阅读为突破口规划孩子的未来,全学科、跨领域的全科阅读是势必要做的事。
全面的全学科阅读,才是普通家庭突破条件限制、为孩子提供成长“捷径”、教出优等生的必经之路。
全科阅读的形式可以多元结合,孩子可以通过看纸质书、看电视节目、去线下收听讲座等形式丰富自己的见识,从而获得知识的积累,也可以参与小组实践,在动手实操的过程中了解各类科学原理,更加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电子阅读器、学习机等方式不断增加自己的技能提高知识水平。
孩子的全科阅读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但要“万变不离其宗”,内容一定是围绕“全学科”进行多领域延伸,学科间的交叉也至关重要,孩子可以读历史也要读科学,却不能只读一种,过程中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家长一定要给孩子设置“检验”环节,可以通过分享、交流、演讲等形式,让孩子对所读所学进行整理输出。
这样一套完整的流程下来,孩子既有读的过程也有思考的过程,更有归纳总结的过程,如此循环往复地锻炼能力,孩子想不优秀都难。